2015年11月27日 星期五

1984年澳洲一元精鑄硬幣

先前小弟跟諸君介紹澳洲的精裝二元銀幣的時候,只是匆匆提及一元澳幣的發行背景和時間。那麼現在就跟諸君看看,1984年五月發行的精裝一澳元硬幣。
  
白色外盒。配上熨金的澳洲皇家鑄幣局Royal Australian Mint(RAM) 的標誌和字樣,與人優雅高貴的感覺,卻是非常容易刮花和弄髒,是為其中的美中不足。
 印上金色澳洲國徽的絨毛內盒。小弟看了很久也搞不清楚,究竟內盒灰中帶點藍的色澤是一開始就這樣,還是因為時間久了或者保存不善才變成這樣。不論如何,總帶點陳舊的味道,也不是每個人也接受的吧。
將之打開,可見盒蓋內的白色絲絨印有AUSTRALIAN DOLLAR COIN FIRST PROOF ISSUEROYAL AUSTRALIAN MINT等字樣。置於保護膠殼中的一元硬幣,就由顏色一樣灰中帶點藍的底托托著。
精鑄一元的正面所刻的,自然是香港人也見慣見熟事頭婆英女王伊利莎伯二世的其中一款肖像。這款肖像是自雕刻師Arnold Machin的手筆,而且是唯一一年出現在澳洲一元硬幣的正面:1985年起,所有澳洲硬幣的正面皆刻上出自Raphael David Maklouf的英女王肖像。
背面是一組五個,呈不同姿態的袋鼠圖案,還有1 DOLLAR的字樣。根據簡介,澳幣一元背面的圖案乃來自澳洲的大師級金銀匠Stuart Devlin。事實上,除了1988年起發行的二元,澳洲自1966年二月開始使用的十進制硬幣的背面圖案,都是由Stuart Devlin包辦設計與雕刻的。
簡介的小咭非常簡單,除了正面的澳洲國徽外就沒有圖案,關於圖案設計的資料不多,‘一句起兩句止’,又有合金物料比例,與重量大小等等實用資料。
外:
內:
到過澳洲,或者用過澳幣的人,也許會因為澳幣一元較二元大和重、而銀色的二角和五角硬幣又比金色的一元和二元更大更重而詫異。小弟猜測,可能是七八十年代準備推出一元和二元硬幣的時候,為了顧及造幣成本和方便使用和攜帶等原因,才把後來趕上的一元和二元造得比二角和五角為細小吧。

來一張合照吧:
附錄:
那麼
,澳洲在1966年二月使用十進制式的澳元以前,又是使用什麼貨幣的呢?答案就是澳洲鎊Australian pound一澳洲鎊可換二十先令shilling,而一先令可換十二便士pence(作為貨幣單位的話,單數為penny)。圖中的一便士硬幣就是買來那枚精鑄一元的時候,賣家將之作為贈品一起寄出的。雖然一便士的價值只有1/240澳洲鎊,然而它卻不是最小面值的澳洲硬幣,因為在一便士之下還有半便士的存在。
正面的伊利莎伯二世肖像沒有在港幣上出現過,+ ELIZABETH.II.DEI.GRATIA.REGINA.F:D:等字實為拉丁文,意思是伊利莎伯二世,托上帝之福,女王,信仰的守護者
1966年二月中開始,澳洲聯邦政府開始使用十進制式的澳元,以元和仙(或分)為貨幣單位,以往的一鎊換算為澳幣二元四角,至於一便士,則只值澳幣0.8333仙的小小數目,連一仙也不夠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